國產脫水機品牌的策略卻不太相同,追求更多的是市場覆蓋率,很多脫水機品牌選擇上百家經銷商,有些區(qū)域還不是獨家經銷,形成人為的內部競爭,認為這樣的競爭機制可以提升市場參與率和占有率,實際上卻影響了經銷商的贏利能力。
國外脫水機品牌的經銷商少而精,強調與經銷商的合作伙伴關系,你中有我,共同發(fā)展。他們政策穩(wěn)健,關注經銷商的風險控制和贏利能力;國產品牌的經銷商多卻不強,很多市場策略是從制造商立場出發(fā),政策比較激進,關注市場占有率的提升,對經銷商常常是軟硬兼施。
國產品牌很多都是銷售主導型的企業(yè),他們也強調服務,但提得更多的是服務態(tài)度和及時性,因為更多地是我們依賴用戶,而不是相互依賴?蛻絷P系管理理念中,希望建立一種新型的客戶關系,一種合作伙伴的關系。
如果國產品牌不改變對配件和后市場的態(tài)度,他們將很難擺脫營銷商務政策中的“鴉片”,脫水機制造商和經銷商就無法擺脫巨大的財務風險,很快就會面臨無法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境地。
國外品牌關注的不僅僅是新脫水機設備的銷售,還有公司的健康發(fā)展和風險控制。
國外脫水機品牌在設計產品時就考慮到了后市場的服務,推向市場的脫水機設備都有完備的零配件圖冊,包括部件內部的維修零件,在線查詢等。國外品牌與全球供應商簽訂嚴格的采購合同,有些甚至簽訂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協(xié)議,供應商供給脫水機公司的零部件,都必須打上脫水機公司的標識,同時不允許對外宣傳自己是這些品牌的供應商,更不允許向其用戶和經銷商供應脫水機配件,避免沖擊脫水機制造商和經銷商的利益。
這些國外脫水機品牌剛剛進入中國時,常常由于配件供應不及時造成客戶設備的停機,出現(xiàn)“水土不服”的情況,這也曾經是國產品牌對外國品牌的“競爭優(yōu)勢”之一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多數國外品牌都改善了自己的服務和配件供應,對原廠配件的有效控制讓他們的經銷商從后市場收獲了豐厚的利潤,客觀上也幫助經銷商加強了客戶關系的管理。
國產品牌則采取了不同的做法,脫水機設備推向市場時,脫水機設備上的零部件還都標著供應商的商標,零部件圖冊也不完善,只有零件總成號碼,缺少二級維修配件。對供應商通常也沒有限制,甚至鼓勵供應商參與后市場的服務與配件供應。
這種做法的初衷也許是為了減輕工業(yè)脫水機制造商的服務壓力,避免用戶擔心,其后果卻是放棄后市場的利潤,降低了用戶對經銷商的依賴,從客戶關系管理上講是極大的錯誤。因為在用戶眼里,你只有耗散價值。當市場低迷時,脫水機經銷商無法依靠后市場的利潤來生存,很多經銷商將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。 |